原標題:全球半數以上心血管病例與高收縮壓緊密相關
記者12月29日從哈爾濱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副教授王明思、副教授李亦蘭和教授黃衛東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高收縮壓作為可調控的關鍵因素,與全球超半數的心血管疾病傷殘調整生命年緊密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性的健康“殺手”,其病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不良生活習慣及環境污染等,復雜的病因給疾病防治帶來了障礙。心血管疾病傷殘調整生命年是衡量人群心血管疾病負擔的綜合指標,用于量化心血管疾病從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
研究團隊的數據揭示了嚴峻事實:2021年,全球55歲及以上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傷殘調整生命年率及死亡率均居高不下。而在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和地區,心血管疾病的負擔差異顯著。與女性相比,男性的心血管疾病負擔更重;8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顯著上升。
研究發現,高收縮壓與全球54.57%的心血管疾病傷殘調整生命年緊密掛鉤,成為首要的可調節危險因素。有效控制高收縮壓,對于預防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等疾病,減輕全球心血管疾病負擔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此外,飲酒、吸煙、高血糖等因素也與特定心血管疾病緊密相關。預測模型顯示,在未來幾十年內,盡管某些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可能保持穩定或略有下降,但風濕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等疾病的負擔將持續增加。
研究團隊介紹,通過控制主要危險因素,特別是高收縮壓和高膽固醇水平,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水平和人類心血管健康狀況有望得到顯著改善,這需要人們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政府、社會、醫療機構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研究團隊就心血管疾病預防提出以下建議:要進行高血壓控制,定期進行血壓監測,通過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及服用必要藥物,將收縮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進行飲食調整,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攝入,增加飲食中果蔬及全谷物的比例;要戒煙限酒;減少固體燃料使用,避免長時間暴露于污染環境中;定期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騎自行車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尤其是老年人和高風險人群,通過及早發現和干預,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記者朱虹 通訊員衣曉峰 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