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7月17日發布的數據,初步核算,我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明顯快于去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也快于一季度4.5%的經濟增速。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對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國家統計局表示,近期,主要國際組織上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中國經濟恢復向好。從主要經濟體已經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美國、歐元區、日本、巴西GDP同比分別增長1.8%、1%、1.9%、4%,即便考慮到二季度的情況,上半年總體中國經濟增速仍然在主要經濟體當中是最快的。
產業:夏糧實現豐收 工業持續恢復
上半年,夏糧生產再獲豐收。全國夏糧總產量14613萬噸,比上年減少127.4萬噸,下降0.9%,產量居歷史第二高位。
工業方面,6月份,我國制造業PMI小幅回升,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2個環比上升,比上月增加4個,制造業景氣水平總體有所改善。
上半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高端制造業方面,今年以來,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了商業首飛,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完成吊裝,科技創新持續賦能高質量發展。同時,圍繞著克服“卡脖子”工程,上半年半導體相關行業制造業增長比較快,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0.9%。
CPI:同比上漲 不存在通縮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預期目標定在3%左右。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6月份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0.7%,其中3-6月份漲幅連續處于1%以下的低位。
今年CPI漲幅持續走低,國家統計局表示,是受到國際環境復雜嚴峻、世界經濟低迷、國內需求仍顯不足,以及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多重因素影響,總體來看是階段性的。從全年來看,隨著我國市場需求穩步擴大,生產供給逐步增加,供求關系有望總體穩定,CPI將保持溫和上漲。
消費:旅游景點“人從眾” 暑期票房破紀錄
隨著擴大消費的相關舉措持續顯效,市場活力進一步恢復。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588億元,同比增長8.2%,比一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于去年。
此外,上半年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今年以來,餐飲、文旅等服務業接觸型消費迅速回暖,多地重現“吃飯要等位、打卡要排隊”的火熱場景。從年初便開始火爆的“特種兵式旅游”成為了最受追捧的旅游方式,全國各地旅游景點“人從眾”景象再度回歸。“進淄趕烤”熱潮更是風靡全國,地攤經濟的活躍為消費復蘇按下了加速鍵,打卡熱門“美食IP”城市成為了人們出游的選擇之一。
現在正值盛夏,暑假到來,“夏日經濟”消費不斷升溫,消暑降溫產品銷售量持續上漲,避暑、度假、親子游等暑期旅游形式帶動消費“新熱潮”。此外,據相關數據統計,2023年暑期檔上半程(6月1日至7月16日)總票房達87.87億元,超過2018年同期73.16億元,刷新暑期檔上半程歷史票房紀錄。
就業:失業率整體回落 穩就業持續發力
今年上半年以來,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比一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為5.2%,今年以來整體呈現回落態勢。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78萬人,同比增加24萬人,其中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等行業就業人數增加較多。
此外,16-24歲、25-5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21.3%、4.1%。當前青年人的“求職難”和部分行業“招工難”并存,穩就業需要持續加力。為緩解青年人就業壓力,國家相關部門采取了應對措施。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要求多措并舉,穩定并擴大就業崗位;5月至7月,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加快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國家統計局表示,隨著畢業季過去,年輕人逐步找到工作,從歷史規律來看,8月份以后青年人失業率將逐步下降。
外貿:積極擴大開放 同世界各國加強經貿往來
由于世界經濟整體比去年增長有所趨緩,外部需求有所減弱,今年的外需形勢相比去年更加嚴峻。盡管面臨著很大壓力,我國上半年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同比增長2.1%。
上半年里,由于RCEP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相關國家產業鏈供應鏈聯系更加緊密,以及能源和農產品的合作更加深入,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呈現飛速增長態勢,貿易往來持續升溫。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增長9.8%,對于非洲、拉丁美洲進出口分別增長10.5%和7%。同時,今年也是我國宣布建設海南自貿港五周年,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推進,海南對外貿易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投資放緩的背景下,我國積極擴大高水平開放,積極促進貿易結構優化,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加強經貿往來,效果不斷顯現。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編輯:曹靜 劉悅成(實習生) 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