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下午,上海國際服務門戶建設專家研討會順利召開。此次會議邀請了來自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及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代表,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服務門戶建設質效。
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聯合主辦,中國日報社承辦,旨在總結經驗、集思廣益,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以期在新的一年推動上海國際服務門戶實現更大發展突破。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馬穎慧在講話中表示,上海國際服務門戶建設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的重要工作,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化服務水平。她回顧了上海國際服務門戶一年來的建設成果,強調門戶的功能定位為“歡迎你,幫助你,展示我,宣傳我”,并希望通過探索建立專家委員會機制,推動門戶內容和功能的持續優化。
馬穎慧提到,截至12月10日,上海口岸累計入境外籍人士已達422萬人次,反映了外籍人員回流的趨勢,這一數字進一步凸顯了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優化門戶功能的迫切需求。她期待通過此次研討會,廣泛聽取專家們的寶貴意見,加快門戶建設步伐,更好地服務不斷增長的外籍群體,推動更多外籍人員來到上海、融入上海并留在上海。
會上,來自京滬兩地的專家學者圍繞上海國際服務門戶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展開了深入討論。
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李富成教授建議提升上海國際服務門戶的親和力,加強與其他政府功能網站在語言和服務環境方面的聯通性,實現全功能覆蓋,進一步提升國際服務門戶的質量和影響力,打造國際化的標桿和窗口。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漆亞林教授對上海國際服務門戶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定位清晰、特色鮮明,作為展示上海乃至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他提出在內容更新的連續性與精準化、話語表達方式、傳播平臺多元化等方面可進一步改進與提升。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宋毅教授從智能化、豐富化、精細化、全球化、網絡化和交互化六個維度,分享了對上海國際服務門戶的深入見解。她提議,上海國際服務門戶應在有用性、易用性及口碑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和服務水平。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兼黨委副書記周葆華教授肯定了上海國際服務門戶的建設成果,認為門戶定位清晰、信息豐富、具有多語言體系及持續迭代優化等特點。他從內容、形態、交互和運營四個角度提出改進建議,希望門戶不斷提升網站的內容質量、用戶體驗和影響力,使其成為真正服務外國人、展示上海形象的重要窗口。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鄭磊教授聚焦網站的服務性質,強調用戶需求與問題解決的重要性,提出涵蓋語言選擇、服務導向、流程優化、技術驅動、用戶體驗等多個方面的建議,建議上海國際服務門戶持續提升平臺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外國人的需求,展現上海的國際形象。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研究員陳亦楠分享了其對于門戶網站建設的獨到見解。她認為,一個成功的門戶網站不僅要具備宣介功能,吸引國際游客和投資者的關注,更要注重服務功能,解決實際需求,從而提升用戶黏性。她相信,通過不斷優化和完善網站的功能和內容,上海有望打造一個具有國際標識度的門戶網站,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國際形象和吸引力。
來自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市委網信辦、市政府新聞辦等部門的領導也在會上發表了看法和建議。他們表示將繼續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上海國際服務門戶的建設和發展。
會議最后,中國日報網上海中心副主任兼無錫公司副總編輯施力維對與會專家提出的意見與建議表示衷心感謝,施力維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與各部門的緊密協作,持續提升上海國際服務門戶的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為所有來到上海、居住在上海以及關注上海的外籍人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積極促進上海的國際化進程,服務于上海的改革和發展大局。
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上海國際服務門戶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也為推動上海成為更加開放、包容、國際化的城市注入新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