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作出“交通為實業之母,鐵道為交通之母”的論斷,提出建設16萬公里覆蓋全國的鐵路網,以交通發展助力強國興邦。當年的這一構想,近日在中國版圖上成為現實。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14日宣布,我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孫中山先生百年前構想的鐵路里程今日達成。
從落后時代、跟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鐵路發展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歷史性飛躍。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著力恢復被破壞的鐵路系統。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修建時,國家經濟十分困難,修路需要使用當地木材,一些老百姓連棺材板都捐了出來。鐵路修通后,沿線物資不斷被運往全國,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鐵路迎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大發展時期。“1997年至2007年鐵路進行了六次大提速,大幅提升了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中國鐵路進入加速發展期。”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樊樺說,鐵路線不斷延展,帶動了上下游工程建設、裝備制造等行業集群式發展。
“過去鋼廠只能軋25米長的鋼軌,鋪裝完成后,兩條鋼軌一公里的焊縫有76處。現在鋼廠可以軋100米的軌,一公里焊縫只有16處。”中國鐵路北京局焊軌基地黨總支書記張加玉說,高鐵鋼軌的平直度誤差不到0.2毫米,綿延幾百公里的鋼軌相當于是一根軌,確保列車高速平穩運行。
鋼軌變遷只是中國鐵路發展的一個側面。如今,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和商業運營速度世界第一,鐵路覆蓋了中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覆蓋了中國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實現孫中山“把中國沿海、內地、邊疆連接起來”的構想。
技術方面,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作用,科技成果頻頻落地。高速列車實現明線單列時速453公里、交會時速891公里運行。復興號采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84%。我國基本形成了系統完備、先進適用的鐵路技術標準體系,成為世界高鐵領域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和主導者。
服務方面,隨著鐵路線加密,網絡化運營成效凸顯,鐵路“一票難求”成為歷史。為了方便旅客購票,鐵路部門建成了全球訪問量和交易規模最大的12306票務系統,結束人們長時間排隊購票、憑紙質車票乘車的歷史。“我們的檢票剪子都束之高閣成‘古董’了。”北京站客運車間黨總支書記孫露菲說。手機購票、網絡訂餐、在線選座等便民措施,讓旅客從“腳尖上”“指尖上”到“舌尖上”感受到鐵路服務的巨大變化。
安全方面,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實現了對安全風險全要素的全過程管控。機車、工務、供電、信號、通信等各專業建立綜合監測檢測體系,能夠有效預防自然災害、異物侵限等危險情況。“高鐵運行線路范圍內的風、雨、路基、隧道口等都有設備進行監測,所有大數據每天匯總分析,確保高鐵運行安全。”北京高鐵工務段安全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副主任胥雷剛說,中國鐵路是世界上公認最安全的鐵路。
“從落后時代、跟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鐵路發展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歷史性飛躍。”中鐵建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項目總工楊陽說,即將完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采用“京帆”造型屋蓋,陽光直射到地下30米,每年可節電約48.6萬度,有助于減少碳排放。“筑路強國的使命,我們還要繼續扛下去。”楊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