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時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耐心資本”這一金融術語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
“耐心資本”是一種專注于長期投資的資本形式,相較于短期投機性資本,這類資本追求長期收益,通常涉及對初創企業、基礎設施項目或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產生效益的項目的投資。鑒于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持續低迷,我與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王燕博士在《開發性金融研究》2017年第一期發表了《新結構經濟學:將耐心資本作為一種比較優勢》的文章。文章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指出,以長期的耐心資本投資可以消除經濟增長瓶頸的基礎設施,短期可以增加投資需求,應對經濟下滑,長期可以提高經濟增長潛力和質量。這樣的投資既有利于短期的穩經濟、穩就業,又有利于長期的高質量發展。
我們提出以耐心資本投資于消除經濟增長瓶頸的基礎設施作為應對危機沖擊導致的經濟下滑的想法,是總結自中國在1998年應對東亞金融危機的做法和經驗。當時,受到東亞金融危機的波及,中國的出口、投資、經濟增長和就業銳減,政府提出“保8”的目標,發行建設公債,以高速公路的大規模建設來穩增長。隨后,中國的經濟增長迅速恢復到8%以上,并在2002—2008年間取得了年均11%的高速增長。由于基礎設施的瓶頸得到消除,同期商品零售價格的漲幅維持在1.8%的低通脹水平。
基礎設施項目具有規模大、周期長、資本密集和沉沒成本高的特點,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和產生收益。就像勞動力因人力資本高低不同而具有異質性一樣,資本也具有異質性,我們在2017年提出了“耐心資本”和“非耐心資本”的區分。耐心資本的貸方不為短期套利,愿意看到借方在未來獲得較高的發展,從而在長期獲取有利的回報。耐心資本的所有者類似于股權投資者,具有較強的抗御風險意愿,樂于將錢長期投入實體經濟領域、創新項目、基礎設施以及非上市公司或非上市的項目。
“耐心”期限指的是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耐心資本的提供者包括(國外和國內的)直接投資者、企業家、風險資本家、國家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例如絲路基金)、多邊開發銀行(例如世界銀行、亞開行、亞投行)、一些國別開發銀行、綠色基金、私募基礎設施基金,以及長期國債的購買者。
在遭受經濟危機時,中國將善于動員耐心資本的比較優勢,用于化解基礎設施瓶頸來實現雙贏。中國還通過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了大量的海外貸款,以支持“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非洲、拉丁美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項目可以幫助資金使用國建設以消除基礎設施瓶頸,建設工業園區、綠色環保、資源開發等等的項目,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出口、創造就業。2015年后出現的新型多邊或地區開發銀行和基金,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以及其他未上市的基礎設施或主權財富基金等都非常令人鼓舞,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積極能量和動力。
近年來,中國非常重視新多邊主義,和世界各國分享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這對全球經濟非常有益。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加速演進中,通過合作,攜手為可持續發展和世界和平提供了“雙贏”的解決方案。近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倡導“壯大耐心資本”也有利于發揮中國重視長期投資的文化優勢,加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研發,為新質生產力的涌現,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提供資金,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