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北京7月27日電 今年,加拿大遭遇史無前例的森林火災。根據加拿大森林消防中心的最新數據,截至當地時間7月26日,全國累計發生4774處火災,累計過火面積已超12.1萬平方公里,超過了韓國國土面積(約10.3萬平方公里),是我國2000-2021年累計森林火燒受災面積的7.5倍。北京時間7月27日,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所研究員劉志華、大氣物理所副研究員王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披露,目前加拿大林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到10億噸。劉志華說,“加拿大林火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已發展為全球性環境事件。”
遙感技術是目前估算大尺度林火碳排放的有效手段,基于遙感觀測的火燒碳釋放強度和火燒面積,可實現林火碳釋放的快速評估。據專家估算,截至目前,此次林火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溫室效應約相當于1.1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加上直接排放的10億噸二氧化碳,加拿大林火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當于11.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已超過日本2021年全年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據國際碳計劃的數據,2021年日本全年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0.67億噸,居全球第五位)。此外,加拿大林火約有1/8發生在凍土區,促進了儲存在凍土中的甲烷釋放。
除了排放溫室氣體影響氣候外,加拿大林火通過釋放PM2.5、PM10、有機氣溶膠、黑碳等空氣污染物,造成環境影響,損害人體健康。截至目前,影響較大的跨境傳輸過程主要有四次,分別為5月17-26日、6月6-19日、6月23-30日和7月15-20日,均顯著降低美國空氣質量(達50μg/m3以上),造成航班取消、學校停課,嚴重擾亂生產生活秩序。其中,第二次傳輸過程使紐約市出現1960年以來最嚴重的污染天氣。第三次傳輸過程使芝加哥6月27日的空氣質量指數超標5.6倍。
加拿大林火釋放的PM2.5受西風環流及天氣動力作用,造成了長距離跨境傳輸。5月25日到達歐洲斯堪的納維亞半島,6月8日擴散至冰島和格陵蘭島,6月26日波及歐洲大陸。6月27-30日的大氣傳輸過程對歐洲地區PM2.5的貢獻率在5μg/m3以上。此次傳輸過程還波及北非和亞洲地區,對我國西部地區PM2.5濃度的貢獻約為1-2μg/m3。
此外,林火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快速燃燒的林火,導致植被大量破壞和死亡,不但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失,還導致動物失去棲息地和食物來源。此外,林火還會破壞植被覆蓋層,導致土壤表層裸露,從而加劇土壤侵蝕、水土流失和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發生頻率。
如此大規模林火已經超出了自然變化范圍,演變成一種破壞性的災難。頻繁、嚴重的火燒不但快速消耗植被和土壤中的碳儲量,也會改變森林的自然演替,使生態系統退化為灌木或草地,嚴重降低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因此,大規模森林火災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而非傳統認識的生態干擾過程。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影響不斷加劇,極端林火頻繁發生,例如,2019年亞馬遜林火,10個月過火面積超9萬平方公里;2019-2020年澳大利亞大火,一年間過火面積24.3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的火燒季節通常將持續到10月份,此次林火火勢有可能繼續蔓延,災害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持續刷新本國的歷史記錄。
據《2022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我國森林面積約為231萬平方公里(大概是加拿大森林面積的2/3),森林覆蓋率約為24.02%,如此廣泛的森林分布給我國森林防火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多年來,中國政府堅持“預防為主 防救結合”的方針,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林火防控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功降低了林火的發生率和災害損失,火災綜合防控能力顯著提升。根據估算,2000-2021年我國林火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500萬噸,僅占全球每年野火排放量的0.2%,展現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