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26日電 英國資深時政評論家西蒙·詹金斯在英國《衛報》上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稱英國加入澳英美三國防御協定,不僅是在挑釁中國和羞辱法國,更多地是首相約翰遜自己的“帝國癡念”作怪。他指出,英國不可能回到大英帝國時代,現在要以處理好與歐盟的關系為要。
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三國達成的的防御協議變得日益模糊。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場關于由誰來為澳大利亞軍方建造八艘潛艇的勞資糾紛的結果。澳大利亞從法國訂購了價值480億英鎊的常規動力潛水艇,隨后又改變主意,背棄協議,想從美國和英國手中購買核動力潛艇。
在“透明”海洋和水下無人機的時代,載人潛艇正變得過時,近乎無用。像坦克一樣,潛水艇充斥著高昂的費用、使用低效和對被時代排序的戰爭的渴望。不過,國防合同更多地是體現商業企業和政治的特征,而不只是實用性。如果澳大利亞真的認為中國是一個威脅,那它不妨準備一些嶄新的鍍金武器。
然而,這份特殊的裝備合同似乎演變成了亞太地區的一個新軍事聯盟。英國國防顧問斯蒂芬·洛夫格羅夫宣稱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除非英國政府毫無頭緒,否則它顯然是想激怒中國,同時也羞辱法國——這兩樣都已然做到。
英國首相約翰遜堅稱,他對中國“沒有敵意”,但當英國前首相特里莎·梅問及,他是否認真考慮過在臺灣問題上開戰時,他拒絕說不。“英國仍決心捍衛國際法,這是……我們將向中國政府提出的強烈建議。”他只是在玩文字游戲嗎?7月,他派遣了一艘航空母艦靠近中國南海的爭議地區,引發了中國政府方面的警告。如果沒有大量的公共資金參與維持約翰遜的虛榮心,此舉將只是像一只老鼠在試圖咆哮。
為政治效果而發表的浮夸言論,就像突然結盟和無謂的冷落一樣,都會引發后果。1990年代,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時期產生的西方國防利益拒絕讓北約重新定義其目標。這就是英國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原因,表面上是為了保護美國免受新的恐怖主義威脅。其實,高調的言辭和軍事躁動同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推波助瀾。
英國沒有任何可信的理由在太平洋地區采取激進的立場。這一切不過都是對大英帝國時代的懷念,謎之自信。如果美國瘋狂到因臺灣問題要在東南亞再次開戰,這與英國無關,猶如越南戰爭那時一般。法國也聲稱關心其在太平洋的公民。歐洲的那些二流國家似乎永遠無法放下他們的帝國夢。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里,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崛起,是一個政治經濟奇跡,是結合了資本主義的規律與中國特色社會制度的規律來實現的。西方可能不喜歡中國的一些特殊表現,也可以隨意說,但這些都與西方無關,因為中國不歸西方國家管轄。
對于中國的崛起以及在軍事、政治和區域影響力方面的作為,美國對所有這些都應該很熟悉。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將走向何方。對于現在的西方來說,與中國開啟冷戰一定是愚蠢至極的,對英國來說,尤其不理智。
當前,所謂的西方外交是一個重災區。它應不了俄羅斯,同樣地,對穆斯林世界的關系也是笨拙而悲慘。在阿富汗,重金打造的世界身份最貴的軍隊被一把把AK-47打發了。
英國前首相哈羅德·威爾遜正式將英國從“蘇伊士以東”撤出有半個世紀之久。約翰遜顯然渴望回歸,證明他能突破極限,讓英國在脫歐后重返世界舞臺。可是,如此空洞地制定外交政策魯莽至極。英國現在的外交重點應該聚焦在歐洲,這是重之中重。英國雖然退出了歐盟,但所處的地理位置并沒有改變。
(編譯:呂皓月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