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5月7日電 近日,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學者、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發表題為《中美競爭的邏輯》的文章,認為中美關系是一種“合作競爭”,提醒美國不要也不必夸大對華恐懼。美國對華政策能否成功,將取決于中美兩國能否在某些領域競爭的同時,在提供全球公共產品方面進行合作。
文章說,如果處理不當,美中競爭可能會很危險。但如果美國正確行事,與中國的競爭將是有益的。
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能否奏效,部分取決于中國,但也要看美國如何改變。美國必須應對新的全球威脅,比如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這場疫情造成的美國死亡人數超過了美國1945年以來所有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應對這些挑戰需要美國與中國和其他國家合作。
因此,拜登面臨著一個艱巨的議程。
文章稱,中國的實力的確不斷增強,但美國不必害怕,忽視了自身在諸多領域里的長期優勢。比如,美國一直處于關鍵技術的前沿,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在全球高等教育排名中占據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大力投資研發,現在在一些領域已經可以和美國競爭,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進步尤為顯著,目標是到2030年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跑者。
中國的技術進步也不再基于模仿。美國對中國技術挑戰的成功回應將更多地取決于美國國內技術的改善,而不是依賴對外制裁。
與中國競爭只是拜登面臨的問題的一半。
正如奧巴馬政府時期擔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理查德·丹澤格所說,“21世紀的技術在分布上是全球性的,在后果上同樣是全球性的”。
傳染病、人工智能、計算機病毒、核泄漏……是所有人的麻煩。國際社會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協商的情報共享機制,以及共同的危機應對計劃、規范和條約,這樣才能充分緩解風險。
文章說,面對氣候變化和流行疾病等新的全球問題,美國需要與其他國家合作。美國無法單獨行動來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溫室氣體和病毒沒有邊界,也不會懼怕軍事力量。
中國提高能源效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美國也會受益。因此,美國必須在與中國競爭的同時與中國合作。
一些人擔心,中國將把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與美國在傳統競爭領域的讓步聯系起來,但這忽略了如果喜馬拉雅冰川融化,中國將受到多大的影響。
文章最后說,衡量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這兩個大國在其他領域激烈競爭的同時,能否在提供全球公共產品方面進行合作。美中關系是一種“合作競爭”,競爭要求對雙方給予同等重視,雖然這并不容易。
(編輯:齊磊 劉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