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4日電(記者 陳佳)在2021年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白鶴祥接受記者采訪,建議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
白鶴祥對記者表示,國際金融樞紐具有豐富內涵,其實質要求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謀劃,強化區域金融協同,促進金融集聚,提升國際影響力。
建議中包括,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創建科創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探索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應用、金融“單一通行證”機制以及“新股通”“保險通”“碳市通”互聯互通安排等改革創新等。
粵港澳大灣區內含多個金融能級強大的核心城市,形成了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建設了互聯互通的金融基礎設施,并在人民幣國際化、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方面加強互動,集中了城市群、實體與金融、在岸與離岸、傳統與新興金融的組合優勢,這都打下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的堅實基礎。
香港自回歸祖國以來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斷鞏固,上海2020年已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我國初步形成了離岸在岸兩大金融中心錯位發展的格局。“粵港澳大灣區把握機遇、整合優勢、強化聯動,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基礎上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金融樞紐,將推動我國金融業形成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一中心’‘一樞紐’格局”,白鶴祥說。
白鶴祥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可建設五大樞紐:即金融科技樞紐、創新資本樞紐、綠色金融樞紐、人民幣資產配置樞紐、金融制度創新樞紐。建設兩大市場:在岸市場在維護以上海為核心的內地統一金融市場前提下,建立健全資本市場、碳金融市場及區域性交易市場,同時強調發展新興金融,拓展金融發展空間;離岸市場強調發揮香港金融的引領帶動作用及港澳的獨特優勢,以人民幣國際化為核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離岸在岸市場互動方面,強調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特色,相比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推進金融市場開放,形成差異化建設路徑。
白鶴祥同時建議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提升到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同等地位,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作為我國“十四五”期間的一項重點工作。
通過建立中央政府主導的工作機制,即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下成立金融專責小組,由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組成,協調解決國際金融樞紐建設中的重要問題,并指導廣東推進相關建設工作。
此外,還需加快制定工作方案,在總結《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實施成效基礎上,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確立功能定位、發展目標、建設任務,白鶴祥表示。
(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