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國政協委員、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最關注的就是大學生就業問題。
“雖然年年都被說成是‘最難就業季’,但我覺得近兩年大學生的就業態勢是向好的。社會對于勞動力,包括對高層次人才的吸納程度和經濟增長是基本成正比的。前些年高校大幅度擴招,經濟增長速度雖然也很高,但沒有那么大的幅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的供需不平衡。”楊振斌說。
“以我們這樣的“985”高校為例,我能感受到學生畢業季的焦慮程度降低了,這說明供求關系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楊振斌說,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高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努力的目標,“這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意義非凡”。
在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看來,不“死磕”一線城市、不追逐“鐵飯碗”,正在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新趨勢。
“過去大家都覺得只有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好,如今的年輕人越來越理性了。”趙繼認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選擇機會越來越多,了解就業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他們在個人發展平臺、就職區域、職業環境等方面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很多人不會在一個崗位上干一輩子,不行可以重新選擇。”
畢業于湖南大學的康晨陽目前在天津一家國企工作,在學校各種就業服務政策的幫助下,她覺得找工作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她說:“我畢業后沒有留在北京,主要是房價太高了,我對于目前的工作十分滿意。”
畢業于廈門大學的王東陽則表示:“相比國企,我更傾向于去民企就業,畢業后我在一家網站當編輯,坐標杭州。雖然我的專業是國際政治,但工作不一定局限于專業。年輕人需要用更加開放的眼光面對世界,我對電子產業感興趣,所以選擇了一家互聯網企業工作。”
不久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對全國34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綜合分析得出,近20所公布具體數據的高校,畢業生京外就業率超過90%,去基層就業成為越來越多名校畢業生的選擇。2018年,北京大學共有562名學生赴基層和西部就業,清華大學共有288名畢業生到基層公共部門就業。
今年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蘭州大學2018屆畢業生西部就業率高達53.22%。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希望學生的眼光長遠一些,學生的腿長一些。我們的畢業生有50%以上留在了西部,這對區域經濟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嚴純華表示,當他看到這份就業數據時,既欣慰又自豪,但又有一絲擔憂。“我希望畢業生是出于理想和熱愛自愿留在西部,而不是因為‘腿短走不出去’不得不留在這里。”嚴純華說。
這個問題也是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農業大學教務處處長魏洪義一直在思考的。他認為,要讓更多的大學生走進基層、留在基層,還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
“基層就業尤其是農村就業,目前還面臨著農村工作環境、待遇、職業能力提升等問題。”魏洪義說。他在江西省內調研時發現,很多村官非常優秀,但不少人有無法發揮專業特長的困惑,而在鄉村產業振興方面,很多年輕村官缺乏相應的專業素質。
“因此,對于學農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專業在就業時和產業結合前景更大一些。”魏洪義表示,如今不少農業專業的大學生找工作時仍然首選大城市,這與相關的招聘和待遇政策支持不夠有關,“有些下去的村官和鄉鎮科技人員,村里甚至無法提供像樣的住宿條件。我希望國家出臺更多優惠政策,進一步向這些留在農村的大學生傾斜”。